(记者 毛睿、盛情;摄影 程璜鑫)德国当地时间2016年2月17日早9点55分,我院欧洲访学团在马林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法兰克福凯撒大教堂。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馆,访学团沿美茵河一路前行。河畔风景怡人,河水卷着初春的清寒缓缓流去。
上午10点25分,访学团一行进入老城区,经国家现代美术馆,抵达法兰克福凯撒大教堂。法兰克福凯撒大教堂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教堂虽经过多次战争的洗礼,却依然屹立于此。站在教堂前的街道上,马林老师向访学团详细介绍了法兰克福凯撒大教堂的历史,并表示:“在二战时期,法兰克福凯撒大教堂的顶部曾被轰炸,虽然教堂的钟楼幸得留存,但教堂大部分区域都被严重损毁,所以直至如今仍在修复之中。”随后,访学团进入到教堂内部进行参观。
在参观过程中,有访学团成员发现,教堂内部的部分墙柱也是被重新修复过的,其以钢筋混凝土为支撑,外刷一层红漆,并不是用红色石块堆砌而成。对此,马林老师则惋惜的表示:“不仅是墙柱,教堂内部的多块玻璃也都在二战中被毁坏,虽然人们致力于将它修复成原始的模样,但是再怎么修复,都达不到那种能在玻璃上镶嵌画作的程度了。”
随后,马林老师带领访学团成员行至教堂侧面的一副油画前,示意访学团成员仔细观察这幅位于大公墓碑上方的画作。马林老师认为,这幅油画为荷兰艺术家凡·戴克所做,他是鲁本斯的学生,却在后期时超越了鲁本斯,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此外,他还表示:“凡·戴克是巴洛克时期绘画的重要人物,绘画功底十分扎实,后期画作虽还有鲁本斯一派的影子,但更多的却是自己的风格了。”语毕,马林老师带领访学团成员继续参观,并接着向访学团讲述北欧及荷兰画派的历史。
参观完毕,访学团离开法兰克福大教堂,穿过老城区,步行至罗马广场。广场对面的大公府紧挨着最高法院,而正对大公府的地方则立着神女的塑像。神女手持天平,象征着法律的公正与公平。站在广场之上,马林老师向访学团介绍道:“罗马广场修建于欧洲中世纪时期,是德国最重要的城市广场之一,其是按照贝壳的结构建造而成的,十分特别。此外,由于法兰克福的第一任大公是由罗马教廷封禅的,因而罗马广场的‘罗马’指的并不是罗马帝国,而是指神圣的罗马。”
上午11点13分,访学团离开罗马广场,跟随马林老师一同穿过法兰克福的街巷,步行至横跨于美茵河之上的大桥。铁质的桥梁之上挂着同心锁,耳畔吹过的微风卷携着从流浪乐师手风琴中飘出的悠扬乐曲,眼中所见是美茵河河畔风光。站在桥上,还能清晰的看见法兰克福古朴老城区与现代新城区的和谐相融。如斯美景,引得访学团成员赞叹不已。
下午14点35分,访学团一行从法兰克福出发,经美茵河,过乌尔兹堡,越过多瑙河,直奔慕尼黑而去。全程约400公里。
途中,马林老师向访学团成员简单介绍了德国的历史。他表示:“ 日耳曼部落曾在公元前900至500年间迁往这片在如今被称做德国的土地。而‘德意志’一词最早见于公元8世纪,是指生活在法兰克王国东部的日耳曼部族所讲的方言。后来,日耳曼部落与罗马人发生冲突,随着罗马入侵的惨败,德国不断发展壮大。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宗教在德国的影响力十分巨大,此时的德国在当时的世界之中已然占据了无可撼动的地位。之后,希特勒领导纳粹,夺得国家元首,开始了长达数年对犹太人的疯狂迫害,并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随着纳粹的失败,希特勒自杀,德国开始走向萧条。此后,德国人不断反思,并迅速展开改革,而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德国,已是数年发展的结果了。”马林老师的讲述十分生动,话语间,访学团已穿过纽伦堡,离慕尼黑已然渐近。
晚20点整,访学团一行经慕尼黑机场,正式抵达慕尼黑,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并在马林老师的带领下驱车前往酒店进行休整。夜已深,夜色中的街道显得十分静谧,车缓缓行驶在街道上,既是驶向更深的夜,亦是驶向即将到来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