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视野下的艺术实践》讲座圆满举办

这是一门关于人与社会互动关系的学科,同学们思维不应该局限于艺术学,韦秀玉老师为学生们推荐了《艺术与视知觉》、《艺术与错觉》、《秩序感》等15本书籍。这将解放我们应试心理并且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她讲述了最近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心理与体会。



2021年11月4日晚上七点,恒峰国际g22在线登录定期举办的专题讲座在北区综合楼202如期展开。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艺术史博士、湖北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韦秀玉老师进行专题分享。韦老师研究领域广泛,出版了多部著作,并且有着丰富的工作和教学经历。本次讲座韦老师以《跨学科视野下的艺术实践》为题,分享了自己在进行跨学科研究时获得的经验与心得,并以学科发展为基础,对艺术学的发展趋势和本质进行探讨。其内容对同学们往后的学习工作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韦老师在讲座第一部分引用了周志、李砚祖等学者们的观点,对艺术学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和跨学科研究的学习路径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以自身的研究经历对艺术心理学、艺术人类学、艺术社会学的深入研究脉络进行了讲解。如何学习艺术学的跨学科知识?“感知、体验、再创造”,韦老师用三个词汇概括了她在多年研究过程中获得的锦囊妙计。第二部分的探讨主题为“艺术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韦老师指出:艺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涉及高雅文化,也涉及民生、生活类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用艺术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进而得到结论。韦老师用自身博士论文的研究过程告诉我们艺术研究不仅仅是为了精英服务,也是为了公众服务,这也正是法兰克福学派本雅明学者的核心观点。接着韦老师分享了关于“艺术人类学”的相关知识。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艺术的,但研究的方法和视角却是人类学的,其研究方法较多吸取了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方式。今后人类艺术学所要关注的视野应聚焦在:关心各种艺术之间所结成的相互关系,以及艺术在整个社会的网络空间中所占据的位置及作用等。


费孝通老师曾提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概念,他长期驻扎在广西农村搜集材料,研究社会学问题,韦老师以费孝通老师的经历感知学生:生活在都市的同学要去农村多走走,这样才能把艺术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辩证结合起来。韦老师曾在广西做过人类学研究,她以自己学做刺绣图的经历,向同学们分享了实践创作的心得。她强调艺术创作研究需要有国际化视野,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要把艺术与生活结合起来,从心创作。 

在疫情期间韦老师进行了新的教学探索,申请开设了《中国传统造型文化》这门课程。韦老师旨在通过阐释中国传统造型语言的审美逻辑、演示传统造型技艺和指导创新型艺术实践,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艺术研究和表达能力。韦老师认为,艺术学科的内容体系可设定分学科(如美术、艺术设计等)为主线,以学科大概念为学习和研究内容的表征单位,将跨学科研究方法和内容(如艺术史、艺术心理学等)融入到具体的艺术实践中。具体学科的概念体系是外显逻辑,跨学科知识体系是内隐性内容,这样操作易于保持学科自身特质,使跨学科起着桥梁作用,从而构建协调与统一的科学知识体系。


“如何看待形式对于文化的边缘式解构?”有同学向韦老师提问。韦老师用自身实践经历告诉同学们需要坚持多元创新但不能忘本,只有大胆尝试才能放手创新。 同学们最后将掌声送给韦老师,并欢送韦老师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