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郭嘉鑫 赵佳桐)7月18日,北区综合楼414机房内,看着屏幕上初步剪辑完成的教学实习视频作品,恒峰国际g22在线登录新闻传播系张婷婷同学难掩喜悦:“这次巴东之行,虽然每天拍摄地基地两点一线,忙忙碌碌拍摄了7天,又回校反反复复完善脚本剪辑视频,但看到成果的时候真的很有成就感。”
7月5日至12日,新闻传播系广播电视学专业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开展野外教学实习。本次教学实习,由张梅珍、刘定耀、宁薇、黄爱武、尚媛媛和王大员6位老师集体指导,39名广播电视学专业大二学子分成9个小组,深入巴东县围绕地学科普、乡村振兴、非遗传承等选题进行拍摄。
这是广播电视学专业响应学校号召,第一次组织学生到巴东科教基地开展教学实习,也是三年新冠疫情后,广播电视学专业重新启动校外集中教学实习。
为保证此次教学实习顺利进行,6月13日至16日,广播电视学专业宁薇老师和黄爱武老师在本科生院的组织下前往巴东县开展实习调研,为后续学生确定拍摄选题提供帮助。指导教师小组多次集体备课。7月3日,广播电视学专业组织召开选题报告会,参与本次教学实习的指导教师对选题进行集体指导与把关,为教学实习的稳步推进保驾护航。
图为指导教师小组集体备课
图为7月3日,广播电视学专业大二学生教学实习第一次选题报告会结束后,师生合影
经过7天的拍摄,同学们见证了巴东的日出夕落,感受了巴东的风土人情,在探索巴东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收获。“巴东这片土地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灵感,这次来到巴东参加教学实习是一次很好的实践机会。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体会两者之间的联系,也更加感受到了实践的重要性。”曹奕阳同学表示。
图为同学们在巴东野外综合试验场采访拍摄。
图为刘定耀老师(右二)现场指导学生
7月12日,广播电视学专业大二师生离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巴东科教基地,返校进行后续的剪辑工作。
重视实践教学是恒峰国际g22在线登录新闻传播系广播电视学专业长期保持的优良传统。专业实行课程实习、教学实习、假期实习、毕业实习四级实践性教学体系。从大一的认知实习,到大四的毕业实习,全部实习时间在30 周以上。
图为6月30日,广播电视学专业大一学生在湖北电视台进行认知实习
为扎实推进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训相结合,培养全技能的新型视听传播人才,广播电视学专业不断拓展教学实践平台。在校内,先后建成电视编辑实验室、虚拟演播室等专业平台;在校外,依托秭归实习基地、庐山实习基地、湖北恩施梭布娅实习基地、巴东实习基地等,不断创新与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形式与手段。同时,专业不断探索校媒合作创新路径,先后与湖北广电集团、新华社湖北分社、梨视频等校外媒体签订校媒协同育人战略合作协议,为新闻学子提升专业实践技能,成长为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传媒人才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
学科竞赛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广播电视学专业坚持以赛促学,将学科竞赛作为实训教学中的新常态,加大力度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校级以上科技活动和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成长,在实践中成才。每年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和学科竞赛活动的学生占本专业在校生6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该专业近五年共有100余件作品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科普讲解大赛、湖北大学生新闻实践技能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奖项。
实践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体验和锻炼,在重视实践的传统下,广播电视学专业实践创新育人成效显著,在校生和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近三年,在国内各类专业竞赛、活动中,本专业毕业生获得各级各类奖项70多项。王成栋、史含伟、李强先后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其中李强、史含伟还成为教育部、中宣部主办的2020年度《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主讲团成员。用人单位普遍表示,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够涵养、践行“家国情怀”,是“四向四做”的新闻人才。
广播电视学专业毕业生多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恒峰国际g22在线登录副院长、广播电视学专业负责人张梅珍教授表示:“现阶段,广播电视学专业根据党的新闻传播事业的需要,适应社会对于视听传播人才的广泛需求,立足广播电视事业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现实,致力于培养全技能的新型视听传播人才。未来,专业将继续强化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全面培养时代需要的‘能说、能写、能做’的创新型、全媒型、复合型视听传播人才。”